
ATP巡回赛,ATP直播,ATP积分排名,ATP大师赛,2025网球赛程/聚焦ATP巡回赛2025全年度赛程、实时直播、积分排名、热门球员动态及预测分析。全面覆盖ATP1000、500、250赛事,是中文网球迷的不二之选。2025年,KSWISS以全新品牌风貌发力中国网球赛季,以沉稳坚定步伐横跨杭州ATP250、北京中网、上海大师赛和武汉WTA1000赛事。
2025年8月底,中国国家体育总局首次正式推出“中国赛季”,标志着中国网球赛事生态的进一步升级。KSWISS以此为机遇,率先展开系统性战略布局:此次中国赛季KSWISS不仅成为杭州、武汉两站网球赛事的官方黄金赞助商,同时与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及上海久事网球队展开深度合作。通过赛事赞助、快闪展位与球员及KOL联动等多元化营销方式,使KSWISS成为首批与“中国赛季”实现深度绑定的运动品牌之一。
此次中国网球赛季,TEAM KSWISS明星球员悉数登场,除了品牌代言人、中国男网“一哥”张之臻,还包括网球奥运冠军安德烈卢布列夫、柳德米姆索诺娃、托马斯马丁埃切维里和叶卡捷琳娜亚历山德洛娃等。
KSWISS以“撑你上场”为主题,首次展开2025 KSWISS CHINA TOUR。在早先发布的主题影片中,呈现职业球员如何直面身体与心理的层层挑战。这不仅展示了运动员赛场内外不断精进的坚韧历程,也传递出KSWISS始终与运动员并肩同行,为他们提供身心双重支持的正向理念。
中国赛季,TEAM KSWISS 贡献了亮眼的成绩单。萨姆索诺娃在WTA500宁波站勇夺双打桂冠,WTA1000武汉站闯入16强;亚历山德洛娃在WTA500宁波站取得亚军;男子方面,张之臻伤愈复出取得ATP250杭州站回归首胜;卢布列夫ATP500中国网球公开赛摘得双打亚军;托马斯马丁埃切维里在杭州网球公开赛闯入8强。
中国网球赛季期间,KSWISS在杭州、上海、武汉三城开设KSWISS赛场快闪店,城市徽章、球员同款鞋服、中国赛季专属系列等同步解锁。
配合中国赛季赛程,KSWISS还携手品牌签约明星球员在快闪店展开签售活动,武汉网球公开赛,萨姆索洛娃和亚历山德洛娃出席粉丝见面活动,现场与粉丝朋友们签名合影。
中国赛季,KSWISS带来张之臻和卢布列夫签名款中国赛季限定专业网球鞋ULTRASHOT 4和K-FRAME SPEED RUBLO。两款球鞋集结两位明星球员的经典代表元素,为喜爱他们的网球爱好者带来专属感超强的性能产品。
值得一提的是,KSWISS推出的全新KUBE充气头枕针织夹克,内置黑科技充气颈枕让这件夹克可以随时变身睡眠舱,在比赛、候场、通勤途中都可以成为小憩的必备单品。而这个贴心的巧妙设计也得到了TEAM KSWISS球员和消费者的一致认可。
武汉网球公开赛期间,KSWISS携手演员、歌手、资深网球爱好者袁咏琳在KSWISS武汉SKP快闪店举办KSWISS网球主题游园会,活动现场提供的限量冰激凌解构江城风味;丰富的中国赛季限定商品,让消费者一起感受KSWISS的网球基因与专业鞋服性能;袁咏琳还与现场的活动嘉宾一起定制DIY武汉限定图案帆布袋,另外袁咏琳还为参与者赠送了亲笔签名照和周边礼赠。
虽然中国网球人口目前规模仍较小,但市场潜力巨大。相比于其他国家,中国网球生态更具时尚与社交属性,这为KSWISS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商业空间。根据RIRG(Racquet Industry Research Group)2024年上半年的一项球鞋市场零售调研数据显示,KSWISS以26.2%的市场占有率位居首位。此外,在美国市场最畅销的五款网球鞋中,有三款均出自KSWISS。藉此,KSWISS非常有信心网球鞋产品未来在中国市场中亦能拔得头筹。
KSGB环球事业群CEO、KSWISS品牌CEO梁夏準在采访中表示:“公司对网球赛事赞助抱有长远规划,不仅希望借助“中国赛季”深入球迷群体,未来还计划涉足四大满贯赛事,将KSWISS推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。“
2026年,KSWISS将迎来品牌60周年,通过中国赛季的赛事赞助合作和球员活动,KSWISS不仅展现了对强悍品牌力的自信,更是对品牌跨越半个世纪的网球传奇的致敬,传递出KSWISS支持中国网球运动发展的决心。藉此重要年份,KSWISS将举办一系列庆典活动,并在产品和服务上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卓越的体验。未来,KSWISS将继续加大对网球运动的投入,赞助与支持网球赛事和本土潜力球员,推出更加专业的网球服饰装备,助力中国网球事业的长足发展,更将不断推动网球运动和网球生活方式的进化。
北昆此次名为“姹紫嫣红”的全国巡演,得到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(彩票公益金资助——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)资助。
2025年8月14日至17日,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核心的综合性盛会——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,将在北京国家速滑馆(“冰丝带”)启幕。
在浙江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,桥吊司机坐在高清显示屏前,用手柄即可操控着千米之外的桥吊,这一变革得益于港区打造的大规模远控自动化作业集群。